1、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1、借助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一直指向北方,不可以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需要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可以简单地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借助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率尺换算时,特别应该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应该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应该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有什么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地方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应该注意是不是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首要条件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情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应该注意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应该注意借助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剖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字和纵坐标名字、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日前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近日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近日后)有什么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应该注意从影响充气压力高低的原因入手剖析充气压力的高低分布规律,充气压力高低与海拔高低有关:同一地址近地面充气压力一直高于高空充气压力,高空充气压力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剖析实质日常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应该注意区别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伴随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渐渐减小。
14、剖析充气压力带和风带地方的季节移动时,应该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天,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地方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天,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地方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充气压力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充气压力带、风带地方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天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应该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一直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应该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一直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种类时,应该注意依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位南半球。
19、剖析气候种类分布规律时,应该注意气候种类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的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区域都离得远远的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有什么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用途与侵蚀用途有什么区别:相对来讲,风化用途是静态的破坏用途,主要破坏原因风等;侵蚀用途是动态的破坏用途,主要破坏原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是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是亚欧板块,红海坐落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架构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用途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用途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有什么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架构。
26、借助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应该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一直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未必都在夏天,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天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借助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剖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应该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地方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地方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区域和对应气候种类上有什么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国内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国内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有什么区别。秘鲁渔场形成缘由(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缘由(寒暖流交汇形成)有什么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别了解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是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一样的定义:能源包含能源资源,还包含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风靡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应该注意两者发生的地区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降水量少的区域,干旱灾害就最紧急。干旱灾害主如果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国内西北区域降水比华北区域少得多,但华北区域对水的需要量大,故华北区域比西北区域干旱灾害紧急。
37、寒潮风险最大与寒潮权势最强是不同的:寒潮风险最大主如果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权势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天。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定义要区别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区域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不是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总是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有什么区别:泥石流需要很多水分条件,而滑坡则无需很多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1、自给农业与产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应该注意灵活运用所学常识。密集农业与产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是产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多数是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原因借助改造的首要条件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目前纬度较高区域和冬天;热带区域一般不会进步温室大棚农业,由于热量很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首要条件的,一般合适在坡度比较小的区域,所以并非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是自给农业,产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非所有是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种类的亚洲国家产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产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特别高。因此,剖析问题时要依据具体信息进行,预防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区域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非绝对的。假如某地降水稀有,但地表水资源丰富,可以进步灌溉农业,则它可以进步水稻种植业,如国内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国内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是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非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非千篇一律的。只须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挨近材料地,如高端家具厂;材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挨近市场。所以剖析工业区位时要用进步的看法。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含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别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区域)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不是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需要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法,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法。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佳的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益于城市的形成和进步,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进步。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法的兴盛总是会促进城市的进步,反之会妨碍城市的进步。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有什么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进步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可以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区域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区域转变为城市区域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非每一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进步到肯定阶段出现的,更不是势必会出现的。
20、注意不同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含外部形态,也包含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不同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借助(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依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非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依据市场最佳的原则,商业中心总是坐落于城市中心区域,但并不是城市中心区域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法的选择,不只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不是拥有有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法(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有什么区别,要依据题目的需要回答,不可以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含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降低,但海运的地位依旧很稳定。因此不可以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渐渐降低。
27、在剖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原因时。科技总是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以外的区位原因。
28、伴随科技的进步,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区域。普通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法修筑公路。
29、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依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国内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并不是全部是工业商品,还包含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商品。除此之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注意区别环境污染(大方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是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非所有些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越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肯定联系,但并不是存在势必联系。假如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重视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经济进步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可以为了保护环境而不进步经济。由于环境问题是在经济进步中产生的,需要通过进步经济来解决。
35、注意区别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定义: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进步的定义时,要抓住其中的重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进步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一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洗生产并非完全没污染,而是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重视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会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降低)。
41、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减少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降低。现在,国内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非常大。
42、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不同:生育率是肯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种类的判断应该剖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但并没具体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目变化还包含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5、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有什么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区域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目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借助。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人口迁移不只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要紧标准:跨越行政地区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应该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办法。尤其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学会正确的办法,不然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国内现在及以后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本公众号由三好网发起并运营,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中地理学科服务平台,欢迎关注三好网(ID:sanhao-sheng),知道更多信息。
3、必纠地区可持续进步易错易混点
1、注意国内和大洲有什么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国内,七个大洲,但并不可以说国内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国内范围小,譬如亚欧国内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国内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非面积最大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更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国内内部或坐落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国内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有什么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点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种类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有什么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字,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区域近期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国内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国内地方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而不是台湾。
12、主要山地与山区有什么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种类,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区域;而山区既包含山地,又包含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含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最强,但其是国内夏天气温最低的地方,由于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用途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界线有什么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国内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杭州至湖南株洲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地方:河套平原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坐落于甘肃境内祁连山以北。
19、国内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国内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字: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有什么区别:鞍山坐落于辽宁,马鞍山坐落于安徽。两地都是国内的铁矿产区,是国内要紧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地方相差非常远。
22、东部和西北区域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天,但其主要影响原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23、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有什么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含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4、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三江有什么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坐落于青海境内;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坐落于黑龙江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坐落于云南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一样的河流。
25、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有什么区别:水资源一般指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主要指某河流所蕴藏的水能。
26、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为了防洪,而不是发电。